close

     園區的小生態池,原先在池底長了一些水蘊草,水面上也有一些浮萍,就像小時候認識的小溪,水蘊草和浮萍還可撈起來餵鴨、養鵝,池邊常可看見溪蝦出沒,或小魚悠遊池中,兒子認為生態池有些單調,提出建議,認為要增加一些水面上的水生植物,當時就聯想到可能像布袋蓮一樣,無限蔓延,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,我並不贊成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,隨意引進其他水生植物,兒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執意先少量試試看,如果覺得不好,再撈掉就好了。


     打定主意,96年春天,就在小生態池的兩邊分別放入兩小盆田字草,兩小盆很像小松樹的不知名小草〈今天查電腦資料,才知道名稱是粉綠狐尾藻〉,不久,水面上看起來確實綠意盎然,生氣蓬勃,可惜好景不常,兩種水生植物恣意生長,從兩旁向中間靠攏,魚蝦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。


 



 


    不久,粉綠狐尾藻的葡萄莖向四面八方伸展,整個生態池像舖了綠色地毯,層層疊疊縱橫交錯的莖條,居然讓人可以在水面上行走,也太誇張了,魚蝦螃蟹全都看不到了,倒成了青蛙的樂園,不得已,老伴下去清理兩次,忙了老半天,只清掉邊緣一小部份,但很快的,缺口再度密合,美麗的噩夢終叫人束手無策。


 




 


去年八九月的颱風,夾帶衝下來的泥沙,把小生態池都填滿了,心想,清理泥沙時,順勢將這討厭的水生植物斬草除根,因此特別交代「怪手」務必要將它打撈乾淨,,池邊邊坡殘留的少部份,就人工拔除,水面上漂浮的莖條,以漁網打撈乾淨,原以為困擾已迎刃而解,可以高枕無憂了。




 


        事實證明,情況沒那麼樂觀,這頑強的水生植物,原以為只生活在水面上,結果發現,清理出來的土堆,斷裂的莖條,行無性生殖,只要一個小芽點,就萌發新株,就算在乾燥的地面仍然活的很好,更令人擔憂的是,一部份莖節,已經過箱涵流入大生態池。




 




 


這強勢的水生植物,在乾燥的地面依然活的很好。




 




 




 


清理過的小生態池,發現池底有一些水草,本來以為是水蘊草,撈起來一看,正是粉綠狐尾藻,心中很納悶,不是生長水面嗎?怎麼在水底也可生存? 暗自祈禱,最好在水中爛掉.....真怕這可怕的水生植物又冒出水面!




 




 


擔心也沒用,  該來的還是來了,點點粉綠的狐尾藻,再次揚眉吐氣.....




 


錯誤的一步,千步萬步換不回原貌....要徹底清除,談何容易? 水深有12個台階,超過兩米深,從何撈起? 之前養鵝,發現鵝也不吃,我摘一小節嚐嚐看,好澀! 大生態池放養了一些草魚,也不知要不要吃? 本來想乾脆放養一些吳郭魚,聽說吳郭魚比較飢不擇食,但是有養魚經驗的人~警告,吳郭魚繁殖迅速,而且會吃其他魚蝦,到最後就只剩滿池吳郭魚....乍聽之下,也不敢貿然行動,深怕造成第二次的錯誤,那怎麼辦? 就等著大小生態池變成可以水上行走的綠洲???




 


外來種強勢的水生植物,喜歡的話,只可在家裡盆缽養殖觀賞,千萬不要隨意放養水池、溪流,以免造成生態浩劫。


 


 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虹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