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※ 2月6日出窯的素燒作品準備上釉



 將刮出來的線條先塗刷氧化鐵,作品內部塗刷釉藥,刷個兩三層。


 



 


藥粉末大都為礦粉,因調好的釉漿容易沉澱,而且久久才上釉ㄧ次,因此 通常調好的釉藥成粉末狀,要使用多少,再加水調配即可。


 



 


內部先刷,然後倒過來刷,再回正塗刷,內部刷了三層,外部刷了七八層,再將線條縫隙的釉藥刮除。


這件作品的釉藥,調配的灰即取自屋後媽祖廟燒金亭的灰,主要成分是竹子,色偏白耐高溫,還蠻好用的,免費又容易取得。〈有媽祖的加持,成功率比較高喔!


 



 


燈飾的底座,電線可由底部不規則的間隙穿過。


 



 


土豆盒可用來裝土豆、瓜子、糖果、餅乾,趣味性應景。


 



 


這隻貓咪是女兒從台中撿回來的流浪貓,撿到時沒有巴掌大,“老神在在”就窩在我的座位。牠平常最喜歡陪家人一起散步,老伴常說: 它是我們家的“狗”!


 



 


※ 裝窯要考慮窯的高度、作品的高度,作品與作品之間要預留空隙,避免黏在一起。


 



 


 



 


上次素燒測溫棒會卡到作品,即因測溫棒沒穿過窯頂上面的耐火磚,伸到內部的長度變長所致。


 



 


窯溫上升千度後,窯底透出火紅的光。


 



 


窯溫1200度左右抽出窯門上面封口的耐火磚觀察,火舌由洞口竄出。


 



 


釉燒從2月16日早上7:00開火,燒至16日晚上12:30到達1250度,繼續持溫半小時,於17日凌晨1:00關火,總計釉燒時間共18小時,素燒和釉燒共消耗4桶20公升的瓦斯。


 



 


等待出窯的心情,就像期待樂透開獎,又愛又怕受傷害,17日早上10:00觀察窯溫,約530度,如果溫度太高任意開窯,作品有可能因急速熱漲冷縮龜裂,爲了杜絕“偷窺的惡習”,最好的辦法就是出門散心去,等窯溫冷卻再回來。所以17日早上即到農場修心養性,傍晚回到家,ㄧ看窯溫還有330度,忍不住幫忙散熱,將窯周通氣孔的耐火磚抽出,晚上10點165度左右,打開窯門,待降溫後,約11點左右出窯。


 


※ 開窯了! 有一點驚喜、有一點遺憾...不管結果如何,已成定局,“醜醜的兒子自己的好”...


期待下ㄧ次的驚艷!!!



 盤~


           摸起來很順手,放瓜子、花生都滿貼切的。




 


燈飾~


以粉蝶的卵設計造型,主體是之前完成,這次補做底座,作品的內部加襯植物染的蠶絲布,透出來的光比較柔和。


視覺上覺得底座好像比較小,作品沒有一氣呵成做好,就容易產生誤差,因陶土燒結後會縮水,主體、底座同時完成的話,比例是相同的,就沒有這個問題啦!


 




 


菱角點心盒~


釉面有點麻花,並不滿意。這件作品是好幾年前所作,以鐵和錳加陶土調成色料,直接按壓在表面,當時燒到1150度,原來的感覺是不錯的,但當時內部沒上釉,此次釉燒剛好還有空間,就將內部塗刷釉藥,外部也順便刷ㄧ下,再燒一次,沒想到燒出麻花臉“美的冒泡”可說是弄巧成拙,得不償失!〈原因可能是錳在高溫沸騰起泡之故〉


 



 


土豆點心盒


差強人意,還可以接受。


 



 


書法捲軸的容器~


 造型簡單,釉色簡單,線條也簡單...因為簡單而有點耐人尋味!


 



 


橄欖風情~


以橄欖造型,作為釀造橄欖酵素的容器,可以醞釀美好的風味,上面的小蓋子蓋住甕口,具實用性。


   《陶與生活也可以美麗的結合》



 


釉色有一點橄欖的味道,上面的大蓋子主要是裝飾,感覺還不錯,美中不足的是因高溫陶土軟化,蓋子有些微變形。


 





 軟岩燒成的小石頭


農場撿拾的軟岩土塊,同作品ㄧ起入窯,燒成後色澤溫潤,堅硬如石〈可能比石頭還硬〉,鐵咖啡色是因泥土本身含有大量的鐵質,園區的土塊也可以加以運用在作品上。
 

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虹姐 的頭像
    虹姐

    如虹自然生態農場

    虹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