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拉克颱風引發的八八水災災害,比較嚴重的大面積坡面滑落,形成半壁江山,已經在8月21日~9月4日完成砌石護坡;此後因工作忙碌,坡面的整修及小面積的土坊崩落,無暇兼顧擱置至今,目前時間上比較寬裕,氣候乾旱無雨,進行善後修復。
上星期六〈12月19日〉開始,請來挖土機進行坡面整修,清理滑落的泥土,填補崩落造成的窟窿,使坡面平整,而最主要的工作,是清理山邊溝,使排水順暢,避免因山邊溝被掉落的泥土阻礙排水通路侵蝕坡面,杜絕後患。
莫拉克颱風引發的八八水災災害,比較嚴重的大面積坡面滑落,形成半壁江山,已經在8月21日~9月4日完成砌石護坡;此後因工作忙碌,坡面的整修及小面積的土坊崩落,無暇兼顧擱置至今,目前時間上比較寬裕,氣候乾旱無雨,進行善後修復。
上星期六〈12月19日〉開始,請來挖土機進行坡面整修,清理滑落的泥土,填補崩落造成的窟窿,使坡面平整,而最主要的工作,是清理山邊溝,使排水順暢,避免因山邊溝被掉落的泥土阻礙排水通路侵蝕坡面,杜絕後患。
96年10月種植300棵的土肉桂,種植至今2年多,每次一想到辛苦種植的土肉桂淹沒在荒煙蔓草中,心就涼了半截,要經常整理--有心無力,久久整理一次,只能從雜草中隱約冒出的竹棍尋尋覓覓,工作中爬上爬下,已經手軟腳軟,披荊斬棘看到被蔓澤蘭糾纏一團的苗木奄奄一息,心也跟著糾結成一團,夢想中“土肉桂長成大樹”! 實在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!
今年1月,全面清理土肉桂的雜草, 大部分的苗木都不敵兩大雜草--蔓澤蘭、鬼針草,還有不少土肉桂遭蟲蛀,存活率大約只剩6、7成。此後約三個月請工人割除土肉桂周邊雜草,前不久親自巡視,觀察土肉桂的成長,可喜的是,有部分的土肉桂長高了,枝葉茂密,根莖也壯了許多,苗木與雜草的競爭,只要能拋頭露面,就有存活的希望 !
11月17日請人幫忙掘菜圃種菜後,因冰箱還有兩年前採購的蔬菜種子,老伴取了一些高麗菜、紫高麗菜、聖女小番茄、小冬瓜育苗,不知不覺,小苗已經可以移植了。
菜園裡種植的芥藍菜、結頭菜長得不錯,扁豆發芽率高,小苗已經開始往網架攀援,紅蘿蔔也發芽長出小苗,還有隨意撒播了一些剛買的茼蒿種子,居然都沒發現小苗,以種子撒播的長蘿蔔、葉蘿蔔發芽率不高,這些種子是兩年前採購的,記得兩年前種植的蘿蔔幾乎每顆種子都會發芽成長,可見久放的蘿蔔種子發芽率很差,剩下的空間,剛好補種一部分的高麗菜小苗。
今年3月中專程到新竹寶山橄欖產銷班,向余班長請教橄欖嫁接技術,當時余班長表示,嫁接橄欖最好在尾牙前後,3月中嫁接是慢了一些,因氣溫逐漸升高,下雨機率大,會影響成活率。
但3月22日我們還是實際操作嫁接橄欖,練習如何嫁接 ? 心想! 如果運氣好,說不定會有幾棵嫁接成功 ! 嫁接後第二天,果然下雨了,碰上嫁接最忌諱的事,繼續觀察,發現有三個接穗冒出芽點,接著萌發新芽,原以為嫁接成功有望,沒想到新芽不但沒有繼續長大,隨著天氣越來越熱,悶在塑膠袋中的新芽逐漸乾枯,嫁接成果全軍覆沒 !
園區的苦茶園,雜草、野牡丹橫七八豎,蔓澤蘭披掛苦茶樹頂,冰凍三尺非一日 之寒 ! 荒廢至此 ,實在是深深的無力感 !
94年整地後,原來在苦茶園較低處,用鐵絲網圈起一大片範圍,養了80幾隻雞,圈外還養了20幾隻鵝,還有20幾隻紅面番鴨,雞扒土的功力一流,且從小隻訓練吃蔓澤蘭,因此圍起來的範圍什麼雜草也沒有,“鵝”雖然喜歡到處遊蕩,但動物也有群居性,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苦茶園上下除草,特別是蘆葦、牧草這類雜草幾乎在小苗就被鵝吃了,鴨子也會吃草,特別喜歡吃非洲蝸牛 ! 整體說來,有了雞、鴨、鵝的管理,雜草是少了許多 !
天氣逐漸轉涼,早晚也有些寒意,時序已進入冬天,這時候種菜似乎慢了些,因前陣子忙著採收橄欖,也忙著準備同學會,來不及按照節氣栽種,沿途看到別人家的菜圃,所種的菜早就可以採收 ! 不過呢 ! 凡事隨性快樂就好,也不必在意輸在起跑點,蔬菜較喜歡冷涼的氣候,現在雜草、昆蟲也少一些,反而容易管理。
上星期日,買了50包牛糞,聽說牛糞可以改善土質。11月17日〈星期二〉請來一位女工幫忙整理菜圃,拿鋤頭的工作超累的,還是請人幫忙 ! 早上我先到種苗行買了100棵芥藍菜、35棵結頭菜、一包扁豆、一包紅蘿蔔、一包茼蒿、三棵百香果,冰箱裡還有兩年前向農友種苗行買的一堆種子,也可以種一些 !
今年園區的洛神葵,種植兩處,一處種在坡面滑落清理過的山邊溝,一處種在生態池擋土牆上方的斜坡,這兩處都因去年辛樂克颱風造成災害,整修後種植菠蘿蜜,同時種植洛神葵防雜草。
洛神葵算是非常容易種植的植物,除了小苗時需除草一兩次,幾乎不必施肥也不必澆水,也可以長得頭好壯壯,滿園花開,結實纍纍,目前洛神花已經可以採收了 !
園區在較高處的山坡地,還有十幾棵大棵的橄欖樹,這些橄欖樹生長在雜木林當中,楠木、相思樹、樟樹、苦楝、江某....因此每棵橄欖樹又高又大 ,枝葉繁茂,但結果率很差,每一棵樹只結了幾串。
在雜木林中採收橄欖,連走路都有困難,舖網更是困難重重,老伴先用除草機砍出一條通道,仔細觀察,好幾棵又粗又壯的橄欖樹,只見茂密的橄欖葉,就是看不到橄欖的果實,有幾棵勉強看到一兩串,敲兩下也就沒了,總共採收5棵橄欖樹,忙了老半天,才採收7公斤〈大約11斤〉。
山上園區種植了一些柑橘類果樹,今年二月幫柑橘類果樹修枝整形,當時金棗的枝葉稀稀疏疏,這段期間長大了許多,枝葉繁密,也結了不少果實,最近果實逐漸成熟了,金黃色的果實,濃郁的香氣,種植四年的金棗,終於有了小小的收穫 !
園區大生態池旁邊的平台 ,有一棵高大的橄欖樹,這一帶以前種植麻竹,橄欖樹與高大的麻竹競爭,爲了爭取生存空間,吸收陽光,拼命向上發展,一柱擎天,是園區最高大的一棵橄欖樹。
老伴將兩根竹子接長的竹竿,再套上一段竹棍,仍然只能敲到樹的腰部,橄欖樹大約有三層樓高,再怎麼努力敲,都沒辦法敲到頂,只能盡力,這棵橄欖果粒特別大,前年盛產,颱風前吹下來100多斤,今年只結了少量橄欖,11月4日敲下了10公斤〈大約是16斤〉的橄欖,敲不到的就等它自然掉洛 !
園區工寮旁邊結實纍纍的小果橄欖樹,樹勢高大,10月初即開始落果,老伴在樹下舖設黑網,每天自然落果1、2斤。
10月20日,老伴以長竹竿敲下100斤橄欖,但因敲不到樹的頂端,約只敲下一半,只好每天繼續撿拾落果。落下的橄欖,如果兩三天不撿,即縮水乾扁,影響品質,天天在陡坡處爬上爬下撿一兩斤橄欖,時間、體力都不合乎經濟原則。
上星期六〈10月24日〉繼續採收橄欖,這一天共採收3棵橄欖,一棵位於工寮旁邊,三年前山上尚未搭建工寮,這一棵因較靠近路邊,粗壯的橄欖根,接二連三被偷挖鋸掉,前年結了大約50斤橄欖,之後所有枝葉全部掉光,有的枝幹被蛀蟲蛀蝕,感覺好像快枯死了,搭建工寮之後,占地利之便勤加照顧,再度萌發枝葉,欣欣向榮,去年沒有結果,今年結了少量。
老伴準備竹竿敲打,因旁邊有一置物間,不好操作,老伴乾脆爬上屋頂,小孫女看到橄欖紛紛掉落,既興奮又好奇,跟阿公一起撿拾橄欖,祖孫撿得不亦樂乎 !
園區工寮旁邊的產業道路邊,種植整排的橄欖樹,這些橄欖樹當初與竹林爭地盤,每ㄧ棵都高不可攀,不容易採果,94年採收後,老伴即將全部的橄欖樹腰斬理光頭,僅最後一棵留下側枝,4年來,就只有留下側枝的這一棵年年結果。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ruhon-farm/article?mid=658&prev=789&next=562&l=f&fid=5
昨天清晨一大早,老伴即在路旁這棵結果的橄欖樹下舖設黑網,準備採收橄欖,周邊雜草叢生,本來採收前最好先除草,網外的橄欖才容易搜尋,但沒有多餘的時間除草,只好能採收多少算多少 !
天氣逐漸轉涼,園區的橄欖也成熟了,山頂上的鳳梨園有一棵結果的橄欖樹,前天〈十月18日星期日〉早上,決定先到山頂上採收橄欖,路途中有兩棵野生木瓜樹也結實纍纍,順便採收,老伴帶了黑網、幾個收納袋,和一枝伸縮網,伸縮網可以採收木瓜,伸展開來還可以敲打橄欖,因中午還要趕到台中喝喜酒,倉促中忘了帶相機,精采鏡頭沒有留下紀錄,有點可惜 !
釀醋殘餘的醋渣,一部分作為發酵豆粕米糠有機肥的媒介,一部分針對園區苗木直接施肥,挖洞將肥料掩埋雖然效果比較好,但相當費工耗時,在時間並不寬裕的情況下,上星期將醋渣果粒直接灑在植栽周圍,醋渣汁液則加水稀釋再施肥。
施肥的過程當中,同時觀察苗木的成長情況,發現桑椹苗紛紛吐新芽,明顯長高了,奇怪的是小小的桑椹苗,怎麼又結出紅紅的果實 ? 去年加以整枝修形的金棗,結了不少果實,果實也漸趨成熟,慢慢可以採收;紅心芭樂剛採收完畢,發現又開始開花結果,密密麻麻的小果,掛滿枝頭 ! 小小棵的沙莉橄欖也努力開花結果 ! 種植的仙草慢慢擴大勢力範圍,發現仙草長密了,雜草就變少了,看來可以在苗木周圍多繁植 ! 防雜草還有優質的仙草可以食用,一舉兩得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