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裡養了五隻生蛋的土雞,這些雞大約是96年8月開始養,原來也養在山上農場,因小雞容易遭老鷹攻擊,長大也可能被偷,於是放養在自家庭院,平常就吃殘魚剩菜,或是釀米酒的酒渣,偶而補充一些玉米,然後就是自己尋找小蟲、野草,約兩三天補充一次玉米,一星期添一次水,就等著撿雞蛋了,平常每天少則兩三粒,多則三四粒,夠一家人享用
前不久有一隻母雞在雞寮的蛋窩孵蛋,剛開始還可撿兩三粒,之後連續好幾天都沒有看到雞蛋,因為雞生蛋一段期間之後也會休息一下,因此以為母雞正在休養期間。昨天早上無意中看見母雞從茉莉花下出來,喀喀的叫,仔細一看,哇! 一窩雞蛋,深淺不一的蛋殼...16粒可愛的雞蛋,因趕著到台中,回來時發現破了一粒,一數,還有18粒,可見母雞約好一起在這裡下蛋,有時同時要下蛋,互相擠壓,也會擠破蛋。
雞寮內放了兩個蛋窩,一個是花器,一個是自製陶缽,花器因底座較小,雞跳上去有時會倒下,陶缽底座較寬較穩,母雞都喜歡在這裡生蛋,曾經看過兩隻母雞一起下蛋,還有另一隻在旁邊等候的有趣畫面。這次會轉移蛋窩的陣地,可能是孵蛋的母雞比較兇,領域性較強,會攻擊其他到此生蛋的母雞,迫使其他的母雞另覓愛巢。
放一個雞蛋在陶缽,把準備生蛋的母雞抱到裡面下蛋,可誘導母雞回巢。
這個花器蛋窩,母雞並不捧場。
撿到的雞蛋清洗過後,放冰箱冷藏。
現在是乾季,玉米飼料放在室外,麻雀經常呼朋引伴,與雞爭相搶食;雨季來臨,玉米飼料就放在雞寮裡面,野鴿子經常飛到裡面覓食。麻雀、鴿子其實很怕人,有個風吹草動,即刻鳥獸散,各憑本事,各取所需。
這個玉米飼料的容器,以陶土塑造,設計的重點是避免雞吃飼料時“吃裡扒外”因為雞喜歡吃蟲,就以尺蠖蛾弓起的身軀作為間隔,可以避免浪費。
飲水的陶缽,約一星期補水一次。
簡易的雞寮前面自然生長一叢月桃,用來包粽子散發特殊的香味,雞寮一邊是晚上棲息的地方,一邊是白天生蛋的蛋窩,雞遵循生活的規律,一點都不會搞錯。
1月21日母雞又回來下蛋了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