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長一段時間沒下雨了,正需要用水,偏偏水塔的水即將枯竭.....
園區有一個50頓的水塔,平常供給園區澆水,水量綽綽有餘。最近感覺水壓變小,老伴爬上水塔看了ㄧ下,水位很低,仔細檢查抽水馬達,水抽不上來,請專業維修,說是皮帶鬆掉〈不知爲什麼常常鬆掉? 〉。
於是換了皮帶,再抽,怎麼還是不理想? 只抽一點點,馬達開始空轉,老伴說: 很久沒下雨,溪流快沒水了,只能抽一點點。
當初聽取當地人的建議,從溪床鑿井汲水,所鑿的井埋了三根水泥柱,ㄧ橫兩豎排列,每根水管有四米長,井最少有8米深。水往低處流,之前就算乾旱期間,溪床沒水 ,井裡還是有水,所以說,園區從來不缺水。
去年,連續風災、水災,園區的水就連連出狀況,請水電師傅查看,說是泥沙跑進井裡,沙越積越高,把井裡抽水的水管埋了,只好把水管往上提升,因此水管越升越高,能抽的水卻越來越少...
當初鑿好的井,爲避免遭洪水沖壞,還特別在上面加鋼筋水泥蓋穩固,如今井裡的泥沙卻無法清理,也無計可施,哪天井整個塞滿泥沙,這一切的心血都將泡湯....
再不下雨,水塔真要鬧空城計,無水可澆....
朋友常問: 在忙什麼 ? 我說: 澆水啊! ...我來幫你澆...言下之意--原來是“澆水”這麼簡單的工作....在家庭院,要澆水~水龍頭ㄧ轉,水就來了! 在山上,澆水其實不簡單!
當需要澆水的時候,才發現,水管被雜草蔓藤纏繞,想拉出水管,沒那麼簡單! 必須邊拉邊用鐮刀將草割斷,往往拉出一條水管,力氣已消失大半...拉出水管後,要同時找出小苗、除草,才能順利澆水....
水塔抽水的水管、電線,經過產業道路,埋在路邊,每遇路上有工程進行,水管,電線往往被挖斷,水塔的水全部流失,澆水的工作只好停擺。
總要尋尋覓覓....敲開路面水泥慢慢搜尋....好不容易接好水管、電線,還得將路面恢復原狀,一折騰,總得耗費兩三天的時間....
遇豪雨沖刷,崩落的泥土,將水管扯得支離破碎,整修水管也是相當麻煩的工作,整地前,要先將水管截斷取出,待整地完成,再重新將水管接好,幾乎只要碰上風災、水災,這種修水管的工作總是不能免。
除草時,往往ㄧ不小心,砍的硬管破裂,軟管柔場寸斷! 硬管破了無法澆水,軟管破了,澆水時水從破洞噴出來,噴得全身溼答答....
除草時,必須將水管先收拾好,“避免遭砍”。
水管斷了、破了、毀了...澆水的工作就要停擺,接水管、修補水管都是老伴自己來,深深體會“山居生活大不易”!
買鳳梨苗那天,苗商特別交代噴除草劑、施肥料的事項,我告訴他~我們是有機栽培,他說: 什麼有機? 人家的鳳梨喝牛奶,你們的鳳梨只喝白開水,怎麼會長大?
雖說鳳梨很耐旱,剛種植還是要澆一點水,促進根部發育,“有機鳳梨”無牛奶可喝,總不能連白開水都沒有,接好水管,澆水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!
~
“澆水”看似簡單的工作,各種可能的原因,都影響澆水是否順利! 就算管路順暢,也是費時費力,園區繞一圈,兩天澆不完,有人說: 爲什麼不設噴灌? 那是對環境不了解! 園區也有兩處設噴灌澆水,雨季來臨時,迅速竄起的蔓澤蘭沿著噴灌水管爬升覆蓋,還要花時間以手工將蔓澤蘭割下來,“噴灌”才能運作,而且突出的水管,很容易遭除草機砍斷,“噴灌”只適合精耕的小範圍。再者~水管太長,澆水時東拉西扯,爬上爬下,備感吃力....
“澆水”其實不簡單! 只等待小樹苗趕快長大,就不需經常澆水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