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區大生態池邊的野莧,長得十分粗壯,越長越高,站到旁邊一比,居然比人高,而且已經開花了,山茼蒿也長得很高大,這一區同時種植金棗,木瓜,爲避免這些野菜遮蔽了栽培作物的光合作用,4月18日星期六,老伴帶著鋤頭採收這些自然生長的野菜。
長得比人高的野莧
山茼蒿
採收的野莧和山茼蒿,洗淨將水分濾乾
拔回來的野莧,哇! 好粗壯的野莧根,白裡透紅,野莧的主根發達,鬚根不多,有幾棵野莧根居然跟手腕一樣粗,可惜整棵的根系已經遭鋤頭砍斷,要保留完整的根系,最好的辦法是以大鏟子慢慢挖,挖深一些。
野莧的主根白裡透紅
採收的山茼蒿洗淨濾乾水分
野生山茼蒿也很大棵,沒有明顯的主根,都是鬚根,拔起來往往挟帶一堆泥土,不好清洗,處理時去除根部,只留下三棵作為觀察比較。
山茼蒿的根
將莖部粗細差不多的野莧和山茼蒿的根部做比較,除了主根和鬚根有別,感覺大小也差不多 !
比較野莧和山茼蒿的根
將這三棵山茼蒿的根跟特別粗壯的野莧根比較,就顯得小巫見大巫 !
頭一次採到這麼粗壯的野莧根,之所以長得這麼肥壯,原因是去年從小生態池清理出來的土〈辛樂克及薔蜜颱風沖刷泥土流進小生態池〉,一部份就回填大生態池的邊坡,土質較肥沃,而且鬼針草還沒盤據地盤,讓野莧得以優勢成長,不必施肥,自然長得這麼肥壯 !
手腕粗的野莧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