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二〈7月7日 〉,“農眼林休閒農業區”召開管理委員會,除討論有關休閒農業發展相關議題外,會中提到7
月11、12日兩天,專業攝影師會到各農場拍照,請各農場配合整理環境,本農場排定時間為星期天下午。
提到“整理環境”, “除草”一直是園區最重要的工作,只是人力永遠趕不上雜草成長的速率,特別是下過一場雨,種植的植物成長有限,野草卻無限蔓延…也因此“除草”績效不彰,整片都是雜草,種植的植物都躲在草叢裡…
既然有專業攝影師要來拍照,而且時間緊迫,只剩幾天,這一片雜草園要如何整理 ??原來想請人幫忙清理苗木下的雜草,對方剛好沒空,現在農村人口老化,要請人幫忙工作也不是很方便,只好老伴自己想辦法….
連續幾天,每天清晨五點多天剛亮,老伴就先到園區除草,工作 一兩 個小時,再去上班…..星期六整天,星期日上午,持續努力,但遼闊的山區,在有限的時間,無法全面整理,只好簡化,有些地方只整理出一條通道,不是很好看,但先解決“行的問題”要緊,我則將工寮週遭的雜草割除,雜物歸納整理,不太大的地方,整理起來也不輕鬆 !
連續幾天的忙碌,特別是上星期六,夏日炎炎,頂著陽光工作,真是不太好受 !
時間緊迫,整個園區雖無法全面整理,工寮四周,總算看起來清爽一些,門前的一組石桌石椅,終於可以坐下來“輕鬆一下”,環顧四周的天然景色 !
工寮旁邊種了一些紅芭樂,斜坡上種了幾棵莎莉橄欖,只能以手工慢慢清理雜草。
產業道路旁,知會村長勿派人噴除草劑,因有機種植,全面自己除草。
工寮門前種植的植物,雜草蔓生,只能人工除草。
無法全面除草,先理出一條路,以便通行。
紅棗成長很慢,旁邊的鬼針草卻長得快要比人高。
山邊溝除草,照顧鳳梨、方便通行同時兼顧。
小桑椹苗又被草蓋住,先理出通道。
旁邊只種一排鳳梨,除草較方便。
草長及腰,看不見竹棚下的百香果苗,也來不及整理。
這些芭蕉倒是長得很高壯
粉綠狐尾藻再度擠爆小生態池,卻束手無策。
大生態池暫時清理“環池一周”,作為通道。
前不久剛砍除木瓜下的雜草,又是蔓草一片。
擋土牆上方種植鳳梨和火龍果,卻一棵都看不到。
經過一番整理,雨後顯得清新自然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