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同學會”快到了,老弟那邊剛好有些可供餐敘的簡便桌椅,只是看起來老舊一些,決定染塊布舖蓋桌面。
上星期日〈10月18日〉中午喝過喜酒,回到園區已是下午4點多,準備取一些梅枝作為染材,山上有兩棵梅樹,一棵長在陡坡上,一棵長在斜坡下,這兩棵梅樹,從不曾結果,卻是不錯的染色植物,但因生長的地方不方便管理,任期自然發展,就成了蔓澤蘭的天堂,交代老伴先去除蔓澤蘭,再取一些梅枝。
天色逐漸暗沉,老伴還沒回來,過去看看,袋子裡一段一段粗壯的枝幹,較細的梅枝則棄置路邊….此情此景,差點昏倒 ! 原來老伴已將整棵梅樹砍頭,樹齡已經十幾年的梅樹,就此香消玉殞 ! 心裡十分不捨,只是染塊布需要砍掉一棵梅樹嗎 ? 老伴振振有辭,幫你做事,還要挨罵,有夠倒楣 ! 真不知道到底是誰惹誰 ? 只能怪梅樹自己不爭氣,不長梅子….
心疼歸心疼,事實已無法改變,布還是要染 ! 家裡的角落放置兩匹棉布,其中一匹較厚的雙股棉,感覺較合適,於是剪了兩段寬5尺長20尺的布。
染布前的準備工作, 洗布、媒染、晾乾、綁布就耗了兩三天,相當費時,特別是綁布,要綁緊,手指頭須綁上繃帶才有辦法使力,一塊布綁了兩個晚上才綁好。
準備就緒,煮了兩大鍋染材,等冷卻到40度C左右,過濾染材,將布放入染液中煮沸後繼續煮半小時,過程中10分鐘攪拌一次,熄火後,等自然冷卻至40度C才將布撈起、脫水、晾乾,連續染了兩次。22日晚上六點多,將染好的綿布剪開綁線,洗淨、脫水,晾在曬衣架上,以電扇吹乾水分,終於大功告成。
準備染液相當費時間,儘量資源再利用,平常覆蓋陶甕的綿布以前也染過,日子久了色調已經變淡,順便下鍋煮染,植物染的好處是褪色了可以一再重染 !
植物染 雖然費時耗工,步驟繁複,但感覺清新素雅,也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智慧,我們生活的週遭,許多垂手可得的植物,多可作為植物染的資材,值得廣為推廣 !
老伴處理染材
老伴處理染材
細梅枝即是好用的染材
煮染材

煮染材〈砍樹染布無異殺雞取卵~~〉
染液40度C左右開始染布
染好第一回合
染布脫水,以電扇吹到半乾,繼續染第二回合。
染好第二回合
清洗染布,拆開綁線。
清洗染布,拆開綁線。
脫水、以電扇吹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