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中完成幾件陶鍋陶盤粗胚,經過素燒,10月16、17兩天準備釉藥、上釉,也是很費時間,因希望能燒出較粗曠類似石頭的質感,每件作品都來回塗刷好幾層,四件作品耗掉將近兩天的時間 。


10月18日晚上排窯,雖只有四件作品,排窯卻很費心,作品不能相碰,以免沾粘,從縫隙中放置角柱,也很難拿捏,角柱範圍要能支撐棚板,且要能負荷上面的大盤子的重量,因考慮大盤子的重心集中在盤下3個點,於是將角柱盡量集中在窯的中間,但要找到適當位置使力道平均,確實很難難捏 !


19日早上8:00開火,燒到晚上10點左右關火,以往要燒到1250度,通常要燒到凌晨1、2點,此次窯燒的過程感覺非常順利,800度之後上下窯溫逐漸接近,晚上9:20溫度上升到1250度,繼續持溫半小時,約10:00左右關火,。素燒、釉燒總計燒掉四桶瓦斯,以前瓦斯一桶380元,現在ㄧ桶660元,成本貴了許多 !


做陶的人通常會急著看燒成結果,但急速降溫或高溫下開窯,都有可能使作品產生裂痕,最好是自然冷卻到100度以下再開窯,雖然理論上大家都知道,但好奇心的驅使,忍不住還是破戒,早上8:30從山上採橄欖回來,看一下溫度表--463度,還蠻高溫的,不敢隨便開窯,以免前功盡棄,中午12:00左右,去看了一下,還365度,降溫的速度很慢,先將兩側及後面窯孔的耐火磚抽出,幫忙散熱,忍不住還是打開一點點窯門偷瞄一下,熱氣逼人,大盤子是主要的作品,感覺燒的效果不錯 ! 但看不到後面的作品,不知燒成結果如何 ?


下午4:30溫度又降了約100度--268度,先用夾子將幾個小盤子及試片夾出來,再慢慢打開窯門,拉出台車,檢視燒成結果,四件中有兩件較滿意,另兩件不是非常滿意,但可以接受,總是要不斷修正、嘗試才有進步的空間 !


↓粗胚作品準備入窯素燒〈前方表面烏黑的作品為去年9月所做作品,經久陶土中的鐵質產生氧化所致。〉



↓粗胚作品準備入窯素燒



↓完成素燒




↓完成上釉,準備釉燒。〈支撐大陶盤的角柱很難找到適切的位置,感覺有些搖搖欲墬。〉




↓完成上釉,準備釉燒。



↓完成上釉,準備釉燒。



↓完成釉燒作品



↓完成釉燒作品。



↓這一件是去年9月完成粗胚,想作為觀察蜻蜓幼蟲的小生態池,釉色的濃淡變化跟預期有些落差。




↓這件大陶盤,簡單的造型、釉色,平淡而不單調,感覺蠻喜歡的。




↓這件作品整體的感覺也很滿意



↓這件作品連同上面的蓋子 一起窯燒,因擔心釉藥流動而沾粘,蓋子 的口緣未上釉,但留白太多,總覺得不太恰當 ! 〈白色粉末是氧化鋁粉,避免沾粘。〉



↓以小陶盤試驗石頭的色澤和質感



↓這些小陶片是準備黏貼工寮浴室的地磚,先拿幾片試燒。



↓作品表面的坑坑洞洞,類似石頭表面粗曠的質感。



 

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虹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